第(2/3)页 二人坐在蒲团上,一边等刘铄过来,一边低声聊天: “官府若是有求于你,往往会放低姿态,刘郡守或许正是此意。” “以如今东郡的情况来看,的确有这种可能。” “不过,这倒是证明刘铄解决东郡问题的诚意极大。” “如果凭此能压我等一成的价格,都可以节省数万钱,甚至数十万钱。” “刘郡守这是在以小博大,这点投入又算得了什么。” “真没想到,刘郡守年纪不大,但这心眼却是不少,竟能谋划至此。” “是啊,此人幸亏是为官,若是从商,不消数年,必积累万贯家财。” “嗯,的确如此。” “令人敬佩呐。” “......” 正当前院各路商贾齐聚时。 内院书房中。 刘铄站在东郡濮阳的沙盘前,手里捧着一卷书,正在仔细核对最后的细节,旋即将事先准备好的小城池模型,依次摆在各个点位上。 吱呀—! 书房门被推开,郭淮缓步走进,揖了一揖:“恩师,议政殿那边传过来消息,各路商贾已经到齐,目前正在议政殿等候恩师。” “这是名录。” 郭淮双手奉上签到名册,轻声道:“一共有一百六十四家商贾,比学生此前统计的商贾,多出二十八家,不过那些都是小商贾,粮食占比不算太大。” 即便是郭淮本人,对于刘铄的签到制度,也不由地暗自敬佩,这可比自己花费大量人力去吊梢打探强多了,而且不会遗漏。 果然! 跟着恩师,能学到很多书卷上学不到的东西。 郭淮心中愈加笃定,自家恩师或许当真可以完美得解决此次危机,而且是以自己想象不到的方式。 因为,即便事已至此危难关头,自家恩师的面上,依旧看不到半点愁容,反而始终面带微笑,保持自信,彷佛成竹在胸。 刘铄接过名册,呼啦一声展开,眼珠子上下一翻滚,不由哂笑:“真没想到,居然有一百六十余家商贾,议政殿能坐得下吗?食案、果脯可还够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