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其实,珠心算源于珠算,简而言之,便是珠式心算,是以算盘为工具,用以计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等。” 算盘是我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是由春秋时期便已普通使用的筹算演变而来,它不但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更是在阿拉伯数字出现之前,被人们广为使用的一种计算工具。 东汉时期,数学家徐岳曾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14种算法,第13种即称之为“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而根据刘铄的了解,郭淮是学过珠算的,而且水平还是不错,至少要比刘铄速度快得多,有此基础在,掌握珠心算,便更加简单了。 “原来竟是这样!” 郭淮再次被刘铄的算术水平震惊。 比其携带算盘来计算,双手岂不是更加方便?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双手便是算盘,掐指之间,便是波动算珠的计算过程: “妙哉!” “简直妙哉!” “老师,您的珠心算果真大秒。” 面对郭淮发自肺腑的彩虹屁,刘铄始终保持淡定,更是将珠心算的心法口诀丢给他: “拿着吧,将它全部记录清楚,然后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反复不停练习,必有进益。” 郭淮接过珠心算的口诀时,只感觉如获至宝,感动得一塌糊涂: “学生多谢老师赐教,往后必勤加苦练,不负恩师厚望。” “嗯。” 然而,刘铄只是云淡风轻地点点头,便摆手示意其退下:“既然账目已经核查完毕,便以它为标准,进行珠心算训练,下月的账目,我希望你能独自应对。” 郭淮一揖作礼,深感荣宠至极:“恩师放心,学生必勤加苦练,争取早日学成此口诀,助恩师一臂之力。” 刘铄越是不把珠心算的口诀当回事,就越是让郭淮感觉高深莫测,与此同时,便越是对刘铄死心塌地。 刘铄深谙此道,因此没有刻意去拉拢郭淮,只是从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逼格,来令郭淮心悦诚服,誓死效忠。 不得不承认。 从目前展示出来的效果看,的确非常好。 君不见,郭淮初来乍到时的傲娇,已经被刘铄轰成了齑粉,取而代之的是恭敬,宛如供奉神明一般的恭敬。 “哦对了。” 正当郭淮准备转身离开时,刘铄忽然想起了什么,试探性问:“你在河东这么长时间,想来应该清楚,在哪家可以搞到粮草,对否?” 所有的账目,郭淮已经理清,因此非常清楚军队的状况,随着参军人数的增多,目前的粮草能够支撑的时间,必将大幅度的缩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