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你们一次要很多,一定会便宜些。” 说完看向曹鹏又说道:“这位大兄弟,常来买花卉,价格也门清。” 婉茹指着旁边的苹果树林问:“这些都是红富士吗?” 中年人急忙说:是,也都是嫁接过的,去年就开花结果了。都是正宗的红富士,又大又甜。栽在庭院里,既好看,还预示着平安吉祥。 婉茹看着此人其貌不扬,口才还真好,已经把自己说动心了。 中年人看着婉茹气度不凡,知道能来到这里,也不是踏青的好时节,而是栽树的最佳时间。 看着婉茹试探地问:“老板,你们是想买树,还是想买花卉呀?” 婉茹朝他温和地一笑道:“想买树,以后还会买花卉。” 他一听更加热情起来,急忙问道:“老板,你都是买什么树?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 婉茹笑呵呵地说:“可以呀!我们需要的树很多,枫树,银杏树,罗汉松。果园有苹果,石榴,杏树,桃树和梨树。” 曹鹏又补充道:“还有香椿树。” 中年人越听越激动,急忙说:“哈哈,我就是这村子的支书,姓温。如果你们一次买这么多,会以批发价卖给你们。” 曹鹏淡淡地说:“我们在开发景区,那里有很多土地,需要这几片果树林。其次在园林里,需要各种开花的树木。首先声明,只要确定价格后,必须保证成活才可以。” “哈哈,那是一定的。” 温支书带着他们来到一处园林,指着花圃里一棵造型好看的树。 介绍道:这叫‘辛夷花树’,这种树每当开花时,粉红的,红色的两种颜色,花朵绽放在树枝,树梢,非常美丽。 这边的叫做合欢树与凤凰树,这三种树木花色鲜艳,还具有药用价值。价格也比较贵。 你们要的话,价格好商量。看那边,是榕树,栀子树,七里香和桂花树,这四种称为富贵树,栽在家里或公园里,花好叶好,而且还香气四溢。 还有罗汉松,这样的树木寓意着长寿,又古朴大气。都是栽在景区和公园里。盆景也不错,要得多还能便宜。 婉茹看到一片片各种树木,问道:“我看到你们村子盖的房子都不错。你们这里不种粮食,栽树能挣大钱吧?” 温支书浅浅一笑道:我们这个村子,自从那年被洪水冲毁后。市政府补助钱,在这里统一盖的房子搬迁过来的。水位退下去后,也不适合种粮食了。 政府动员大家栽树,因为在淤泥下面的土质非常好,树木扎根比较深,根系比较发达。 说起来还是很不错的,每年城里搞绿化,和一些市政园林单位,也常过来大量购买。有些人家还真挣到了不少钱。所以就都开始栽树,养花。你看还有许多花卉大棚。 婉茹征询地问:“可以带我们过去瞧瞧吗?” “当然可以。我们村里有位在南方大城市,专门负责园林绿化的老人。退休后回来,带着他的儿子做起了花卉大棚。” 温支书带着三人,来到大棚内。 就看到一排排架子上,摆放着各种花卉。 有的花朵开放了,有的含苞待放,各种颜色的花朵争奇斗艳,看着就感到心情大好。 婉茹逐一看过去,能认识的还真的不多:君子兰,蝴蝶兰,长春花,其他的还真的叫不上名字。 一位老人正在用铁丝,用一棵小松树制作盆景。 而一对小夫妻,看到村支书带人过来,知道生意上门了,热情地迎了上来。 支书笑着说:“云山,这几位客人是过来买树的,也想买花卉。你给他们介绍一下吧。” 婉茹也正有此意,看到那位老者专注地制作松树盆景,笑着问:“就是那位老人,曾在南方园林处干过吗?” 叫云山的年轻人急忙回答:“是,我父亲在南方做了很多年,不但会养花,制作盆景,还会园林设计。” “这么一个花卉大棚,每年能挣多少钱?” 云山得意地说:每年能挣二十万元左右。很多人都来我这里批发各种花卉,再去城里出售。 你看这里的几种花:君子兰,兰花,樱花,马蹄莲,牡丹,丽格海棠,虎刺梅,郁金香,夜来香,朱顶红,绣球花,宝莲灯,长春花,百合花等。都是城里人喜欢的品种。 还有观叶植物:云竹,铜钱树,发财树,幸福树等,放在客厅里一盆,就能感到心情大好。 婉茹笑着说:“假如有人聘请你父亲负责管理园林,每年给他十五万元。有住处也管饭,他去不去?” 年轻人听后先是一愣,随后立马喜上眉梢,走到父亲身边低声嘀咕了一会。 老人也停住了手中的活,去洗了手。 年轻人让他媳妇去泡茶,把婉茹一行人,让进大棚一旁的房子里。 老人走进来也坐下,问道:“是什么样的园林?” 婉茹把景区内的情况,向他讲了一遍。 曹鹏也作了补充。 温支书听到能够买这么多树,高兴得心花怒放。 云山听说,会从他们这里买一批花卉,也是惊喜连连。 急忙插话道:“需要的名贵花卉,我们会尽快给你们培植。你说的花园,可以分片种植。比如说郁金香花园,牡丹花园,月季,菊花花园,玫瑰花园,长春花花园等。尤其是长春花,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在开花,花色有白色,粉色,大红色。” 他的妻子也说道:“除了那些名贵的花卉外,花园里,比如长春花可以撒种子,有的可以插栽。我们也都有。” 婉茹对曹鹏说:“我们就留下来,先把果树园里需要的果树确定下来。” 又对温支书说:“一会,你带着我们去看需要的果树,并且把它们的主人叫过来。商谈好价格后,我们先付一半的钱,等送过去栽上后,再付另一半。不过,我们必须留下一万元,以保证成活率。” 支书听后脸色有点拉长。 曹鹏急忙解释道:“你还担心什么?这位老人以后就留在景区,乡里乡亲的,他总不会坑你们吧。” 温支书不解地问:“栽上了,能确定是谁家的树吗?” 曹鹏笑着说:“比如你们家的石榴树,我们会在每一棵树上用红油漆写上数字。如果你们家有一千棵树,就会做记录,再买另一家的,就从一千零一棵开始做记录。绝对不会有差错。” 温支书听后,脸上终于绽开了笑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