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敌惊友喜-《天下寻珍》


    第(2/3)页

    齐成山带着威胁的言语,说道。

    听出对方话里明摆着在威胁自己,兰秋山也是毫不示弱地冷声回答道:“你少拿这个吓唬我。当年,可是你串通了那个‘小鬼子’设局骗了向定帮,我只是带着你指定的那几个小子上门谈事的。况且事前我也不知道你们设了局。你要是这么威胁我,我姓兰的豁出去不要这张脸了,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个明白,大不了老子从此不在古玩行里吃饭了。哼!”

    哼了一声,兰秋山转身就要走。

    齐成山见合作多年的伙伴真要撕破脸,马上堆起笑容拉住了对方,开始好言相劝。他真的担心兰秋山来个鱼死网破,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可真就是里外不是人,走投无路了。

    在“黑心双山”两人在下面计较的同时,在二楼视频显示器前,沙联安脸上显露出极为欣慰的笑容,转身冲身后一个面容严肃,又不失慈祥的老人说道:“扈三娘!你觉得这孩子怎么样?”

    轻轻点头,说道:“不可多得的人才。上午我就见识到了。”

    说话的这位老人,竟然是上午拿着两套稀有“马钱”和一只“鲁山花瓷”羯鼓,让向北寒鉴定那位老人。

    原来,这位老先生名叫扈三良。年轻的时候,曾经同沙联安、向立臣一起在北京古玩行里闯荡。与沙、向两人钟情于书画、瓷器不同,这位扈三良专供文玩杂项的收藏。而且眼力极好,几米之内的东西,一眼定真伪。

    也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眼力,名字又叫扈三良,行里的人就给他起了个谐音的外号,叫“一丈青扈三娘”。

    后来,由于他一位远嫁到瑞典的姨妈年老,守着丈夫留下的产业儿女继承,就把他带到了瑞典。在那边,扈三良一边照顾姨妈,一边帮助姨妈打理生意。经过二十余年的打拼,竟然把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了瑞典国内第一大中餐连锁企业。

    姨妈见他不怕吃苦,为人又聪明,就干脆立遗嘱,把所有的产业都留给他继承了。

    漂泊欧洲三十多年,除了做生意,扈三良并没有放弃对古董文玩的痴迷。除了经营企业,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收藏和研究中国古董上。近些年,他逐渐把事业转到了子女手中,更是专心收藏了。还把他收到的重要中国文物带回国内。

    这次,他不远万里回到北京,正是为了这次的古董文玩交流活动。还有就是寻找自己年轻时的伙伴。

    好巧不巧,扈三良第一天就同沙联安在活动开幕式见面了,两位老人时隔多年再次重逢,难免泪流满面。当然,也聊起了向立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