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徐望华-《明末传奇》
第(2/3)页
徐望华稍微愣了一下,思索片刻才开口。
“大人的这个问题,在下还真的没有想到,仓促之中,恐怕有说不周全的地方。”
“先生不必有什么顾虑,每个人的看法和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位高权重者未必能够看的仔细,想的明白,处江湖之远,反而能够客观的看待很多的事情,故而无所谓周全与否。”
“那在下就斗胆了,对于当今时局,在下的总体看法不是很好。”
郑勋睿微微点头,神情专注,不再开口说话。
“皇上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朝野为之一振,不过朝中遗留治问题,绝非短时间能够彻底解决的,需要慢慢来,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皇上怕是有些心急,内阁大臣和朝中大人,调整频繁,特别是内阁首辅,七年时间已经调整了六人,每一任的内阁首辅,都想着能够做出一些事情,甚至是否定前任所做的任何事情,这对于朝局的稳定是没有丝毫好处的。”
“辽东的局势愈发的复杂,边军只能够固守山海关、宁远、锦州等地,双岛、旅顺和金州,已经被后金鞑子占据,后金鞑子没有了任何的后顾之忧,几次入关劫掠,都是肆无忌惮,而且深入北直隶,甚至围困京师,在下认为,后金鞑子应为朝廷最大之忧患。”
“陕西、山西、河南、四川、湖广等地肆掠之流寇,亦不能够轻视,宜速战速决,快速剿灭,让北方能够稳定下来。”
“朝廷还需要注意各地的灾荒,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予以解决。”
说到这里,徐望华再次对着郑勋睿抱拳了。
“在下唐突了,其实这之中的很多观点,都是来自于老爷的。”
“先生说的很好,后金鞑子、流寇和灾荒,的确让朝廷很是担忧,恩师定会为这些事情心急如焚、殚精竭虑,不过我想知道的是,先生对朝廷里面的大人,有什么看法。”
徐望华的脸色微微有些变化,他终于感受到郑勋睿的厉害了。
有些话他不好直说,不过这次到延绥镇来投奔郑勋睿,不说出来怕是不合适,人家郑勋睿的眼光深远,老爷早就察觉到了。
“在下未在朝中做事情,认识恐怕不是很客观,希望不要误导大人。”
郑勋睿笑了笑,没有开口。
“在下曾经听老爷说过,内阁首辅温大人清正廉洁,精明干练,处理朝中事物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能够辅佐皇上稳定朝局,但难以阻止朝廷之内的党争,前任内阁首辅周大人,同样如此,只是周大人律己不严,让宵小钻了空子。。。”
徐望华说出来的这些认识和见解,在史书上是看不见的,温体仁和周延儒两人,都是所谓的奸臣,可惜郑勋睿已经不是很相信所谓的史书了。
这些评价的史书,基本都是东林党人写出来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东林党人很多人都投降了后金,而且郑勋睿本人也领教了东林党凡我异类、全部封杀的作风,相信这些人写出来的史书,那才是真正的见鬼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