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翔龙堡”-《新宋英烈》
第(2/3)页
新营区的名字已经取好了,新营区的建设自然不能拖后腿。在经过一番仔细的对比、研究,并详细考察了所有被邀请来参与工程投标的建筑队伍之后,穿越团队最终还是选择了当初承建“凉园”的那几家建筑队——此次这几家建筑队依然采取了组团竞争的方式,在实力上自然占据了一定优势。再加上穿越团队曾经与其有过合作,对其根底比较了解,知道这些人干活认真、工程质量有保障,最重要的是嘴比较严,为团队干完活后,出去不会到处乱说乱讲——这从周遭百姓一直把“凉园”当成一座有钱人的避暑别院,而非避难的堡砦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
这次建设新营区,穿越团队对外的说法与上次类似,依然是一座避暑的别院,只不过是面积比上次的更大,以便能够容纳更多人罢了。当然,这些只是对外掩人耳目的。只要是看过杨新那张规划图的人,绝不会把这座占地如此庞大、防护如此完备、房屋如此众多的堡垒式建筑当成是一座有钱人家避暑的宅子。
不过,看得出归看得出,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依然担任工匠头目之一的那位罗师傅再没有像上次那样说“这座建筑不像是别院,而是坚固、完善的堡砦”之类的“胡话”。他在看到穿越团队提供的图纸后,与上次帮他解了围的何师傅等人一边不停称赞负责画图纸的杨新手艺高超,一边顺着与他们谈合作事宜的谢天、尤远、杨新等人的意思,指着图纸连声说这样的别院建成之后,诸位员外住进去一定会非常舒适,过夏天就像过春秋天一样,却完全不顾这座几乎抵得上半个良乡城的所谓“别院”那高高的围墙、众多的望楼,以及位于四座大门门口外的那几处他们叫不上名字,形状奇特类似堡垒式的建筑。
与上次的情况类似,在与罗、何等人的谈判过程中,杨新再次代表穿越团队向工匠们提出了严格的建筑规范和工程质量要求,其中的某些指标甚至超过了当初“凉园”的标准——“翔龙堡”在地利方面逊于“凉园”,自然要建得更加坚固、更加完善才行。
对于杨新提出的标准,以罗、何二人为首的工匠经过商议,觉得虽然比较苛刻,但还在大家的能力范围之内,也就答应了下来,只是提出了依此标准建造,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将会比较大。预计整个工程做下来,大概需要一年左右,耗费的银钱在四万贯左右。
对于穿越团队来说,多花些钱倒是无所谓,有玻璃及私盐两顶产业支撑,团队的财政还是很宽裕的。不过,对于对方提出的工期要一年时间就有些不满意了。因为根据军事部的计划,“飞龙军”第二阶段扩军必须要在一年之内完成,以便在应历九年,也就是后周显德六年上半年的幽州之战中发挥作用。这还是按照大家所了解的前世历史记载来推断的,天知道在这个时空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幽州之战拖后了还好说,万一要是提前了,到时候“飞龙军”因为营区的问题扩军没完成,那岂不是要耽误大事了。
因此,在罗、何等人提出工期要一年后,杨新第一个提出异议,他说道:“诸位师傅,吾等建设这座园子是有大用的。如果建筑工期长达一年,那么对吾等的影响将会极大。还望诸位师傅再想想办法,争取能将工期缩短到半年左右为好。”
“不错,不错,还望各位师傅多出些力。只要能缩短工期,多花些银钱也是没关系的。”谢天在旁边补充道。
听了杨、谢二人的要求,罗、何等人均面露难色。他们这些人自然希望能拿下这项庞大工程,但对方的要求实在有些高,以众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面对这些在良乡县内算得上说一不二,在幽州城里也说得上话的“地头蛇”,这些工匠们也不敢像接其他工程那样,先满口应承,到时候完不了工再找借口拖延——如果那样做的话,估计他们不但再也休想干建筑这一行,只怕连脖子上吃饭的家什都要丢了。
眼见几位工匠面色为难,对于自己的要求没有回应,杨新便有些不耐烦的问道:“诸位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不要如此吞吞吐吐的。”
又犹豫了片刻,还是那位罗师傅开了口,他向杨新、谢天一抱拳,斟酌着说道:“杨爷息怒。不是小人不想应承,实是杨爷刚才提出的工期太短,小人们根本做不到,自然不敢答应杨爷。”
“怎么会做不到?”杨新不满道,“这座园子虽然对质量的要求比较高,但主要集中在围墙和望楼、棱堡等重点部位,对于里面的房屋要求并不比普通民宅高多少。诸位手下有数百工匠,再多雇用些干力气活的短工,半年之内完成并不是不可能的,怎么说根本做不到呢。”
说到这里,杨新顿了顿,冷冷的继续说道:“诸位不要以为这工程只有你们能做,幽都府范围内会盖房的人不止你们这一家。如果你们不愿接,爷便去找别家来做。爷就不信,肯花钱还有办不成的事。”
听杨新这么说,这位罗师傅虽然有些担心丢掉这么一桩好买卖,但作为一名手艺人,他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对于杨新对自己实力的不信任很有意见。因此他并没有对杨新唯唯诺诺,而是再次抱拳解释道:“杨爷且听小人解释。杨爷刚才说的不错,小人及几位同行手下确实管着数百修造工匠,而且在农闲的时候也确实可以雇到大量的青壮当短工,做一些挖地基、运材料的粗重活计。但诸位爷要建的这座园子不光是只建一圈院墙,里面还要建造数百间房屋,大门外还要建杨爷刚才所说的那个叫‘棱堡’的繁复建筑。这些都是要由熟练工匠一砖一瓦修砌出来,不是想快就能快的。小人所说的一年工期已经是按照工匠们日夜赶工计算得出的时间,真的没办法再短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