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刘无敌”来了-《新宋英烈》
第(2/3)页
尽管唐潮打心眼里看不起邵志,但对其提供的汉军数量还是很感兴趣,因此也就没有斥责他抢话的错处。唐潮将邵志所说的几个数字进行了简单相加,便得出了两万这个数字。虽然之前对代州一带汉军的驻扎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堡戍左近城池有两万汉军,还是令唐潮略有些意外。
不过,意外归意外,唐潮却并没有任何惧怕的想法。一方面,对方要留部分军队驻守城池,不可能把所有军队都派过来,能派一万出头的人马过来已经是极限了。另一方面,以“飞龙军”现在所拥有的装备优势,再加上是据城而守,就算是主力来不及赶到,以自己现在手里的六百余人也是可以和汉军打一打的。
当然,在对自己部下的战斗力充满信心的同时,唐潮也看到了自己这方面的不足——后勤补给问题。虽说占据大堡戍,“飞龙军”得了不少的粮食,即便汉军围困几个月,兵士们吃饱肚子也不成任何问题。但作为一支严重依赖火器取胜的军队,一旦失去了弹药的补充,那“飞龙军”可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了。因为敌军援兵赶到之后,围城肯定是第一步要做的,这样就会使“飞龙军”的弹药补给中断。而自己手中的这支先头部队为了赶时间,身上携带的弹药数量并不太多,平均每支步枪只有五十发子弹,每门火炮只有二十发左右的炮弹。刚才堡外一战,步枪子弹又消耗了近十分之一,炮弹则消耗了五分之一。剩下的弹药再打几场小规模战斗或许还够,可面对上万敌军,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现在对于唐潮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储备足够多的弹药,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自己这边的主力,特别是负责运送弹药的后勤营一定要在汉军增援部队围城之前赶到。因此,在从刘丰谷和邵志那里得到相关信息后,唐潮一面命人将邵、刘二人带下去好生看管,一面开始进行布置。
唐潮首先命令随先头部队行动的游骑兵派出两拔人马,一拔向瓶形砦方向搜索,一拔向繁峙县方向搜索,争取能够利用骑兵的速度优势,将那五名逃跑的汉军拦住,从而尽可能拖延他处汉军得知大堡戍被占消息的时间。
其次,唐潮又派出一拔骑兵前往那处距离瓶形砦不远的秘密营地,命令那里的后勤部队立即将营地中的所有作战物资送到大堡戍,以增加先头部队的弹药储备。
此外,唐潮还以最快的速度架起电台,将大堡戍这边的相关情况向良乡那边做了汇报,一方面请示下一步是据堡而守,还是继续按照既定计划出击其他汉军据点,亦或是就此撤军。另一方面,也希望委员会和军事部那边如果确定要继续打下去,那么就尽量催促后续部队加速前进,争取在汉军增援部队围城前赶到大堡戍——后续部队赶到后,拥有两千人的“飞龙军”将会把作战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几道命令下达下去,最先反馈回来的却是距离最远的良乡城。在唐潮的电报发出两个小时后,委员会的复电就到了。委员会在电报中除了命令唐潮修改原定作战计划,将出击改为据堡而守外——撤军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还通知他,后续部队已经全速前进,最近的一支已经离瓶形砦不远,第二天就应该能够到达。其他几支部队也在加紧赶路,估计在三日内就会全部抵达大堡戍。
接到委员会的复电,唐潮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根据刘丰谷的介绍,那几名逃跑的汉军最快也要明日午后才能跑到繁峙县。而繁峙县在得到大堡戍被攻占的消息后,最大的可能不是派兵来夺回,而是派人前往雁门县及雁门关救援——毕竟这两处及在汉军看来很可能已经陷落的瓶形砦才是代州兵马精锐所在。这样一来,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加上军队为出征所做各项准备的时间,只怕汉军增援部队赶到大堡戍最快也要到五、六天之后了。到那时,“飞龙军”主力已到,各种弹药也储备充足,即便周边的两万汉军全员到达也没什么可怕的了。
第二个给唐潮带来反馈的是派去秘密营地的那拔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在第二天,也就是阴历四月十六一早返回了大堡戍,给唐潮带来了秘密营地中的物资都已装车出发,预计当天下午就能抵达大堡戍的消息。
而最后反馈的则是最先离开大堡戍的那两拔游骑兵,他们是在四月十六的傍晚才返回大堡戍的。与前两条反馈信息相比,他们给唐潮带来的消息就不太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