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之前的时候,刘一九甚至巴不得他们多采购中国的坦克。 龙卫,确实是在战争中得到了有效的检验的。 刘一九在衡量。 这些年,完成了几国的订单之后,他们在生产军方的那一千辆订单,每年仅仅是以两百辆的生产度在进行不饱和生产,就是为了保证生产能力,现在除非把军方那已经装备了的坦克全部交付出来,才有可能完成半年时间内交付7oo辆的数量。在前面三个月的时间内,各种材料的产量加量生产,以及前期准备工作,基本上无法扩大供应。 要增加产量,也是需要挤占其他的生产的。 “这没有可能!即使调配我们已经装备部队的,也只能交付五百辆。”刘一九摇头。 部队里面已经装备了六百辆,而蓝军装备的数量,并不是太多,毕竟只是用来进行作战试验的。 蓝军目前装备了不到7o辆的龙卫,4o辆左右的毁灭者。 而军方肯定不会同意把已经装备到部队的龙卫坦克全部抽调出来,交付给国外。 外贸版本跟国内自用版本可是有着区别的。 交付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装。 “最少七百辆。”伊朗方面根本就不愿意松口。 “刘主任,最多半年时间,国际局势就会生变幻,一旦这些坦克无法到位,我们的处境将会非常危险……”萨姆尼拉满是诚恳地对着刘一九说道。 不管刘一九怎么询问,他都是没有丝毫的解释。 最后刘一九只能说必须认真思考了一番,还得回国去向上级请示汇报,对方才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这究竟怎么一回事情?之前为什么一点的情报都没有传回来?”刘一九实在是有些无语。 如果之前刘素学把消息传回到国内,他也完全能够有准备。 如此巨大的一块肥肉啊。 直升机什么的数量同样也是不少,不过还在中国能够接受的生产范围之内,毕竟只有几十架。 两百架的战机,这将会对国内装备造成影响,数千辆的坦克,更是国内没法拒绝的。问题是要求的交货期完全不符合国际上的贸易规则。 中**方需要这笔订单,只有这样才能让军方的换装计划持续进行,同时有着更多的经费投入到军工科技的研中去。 按照国内的一些领导,很有可能会盲目地扩大产能。 在完成了这批订单之后,整个产能就过剩了,到时候又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何况,这需要庞大数量的技术工人队伍,同时还需要从源头上整个系统都扩大产能。原材料不是问题,问题是扩大产能之后应该怎么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