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倭寇来袭-《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士兵一旦入了军籍,子子孙孙都是军籍,不得脱籍。这就是太祖夸耀的,不要国家一分钱,就可以为国家养下大批的军队。

    但每个朝代的灭亡,几乎都是因为土地兼并问题,大部分百姓无田可耕。大明也不例外,明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已经十分突出,各地卫所的士兵,几乎都无田可种,朝廷又没有足够的银子粮食发放,这些府兵们沦为大明最为贫困的群体。

    如果不是大明祖制的限制,这些军户中的男丁,一定会有超过一半的人讨不着老婆,以致军户逐渐绝种。现在的情形也好不了多少,这些军户们基本沦为大户的长工短工,他们想到的不是练兵、打仗,而是生存。

    当人的生存权受到严重威胁时,你还能指望他们慷慨赴国难?让大明直接灭亡的陕西农民起义军中,就有很多是活不下去的卫所士兵。

    “信王殿下,你说,奋武营能剿灭倭寇吗?”秦永年没有回答朱由检的话,其实,他们双方都知道,这个问题不用回答,他们都有答案,而且惊人的一致。

    秦永年关心的是奋武营能不能获胜,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对大明的军队十分了解,京师兵虽然战斗力比卫所兵强些,但与悍不畏死的倭寇相比,还是差得远。

    “京师兵比卫所兵战斗力要强,奋武营又是京师兵的精锐,以六千对两千,奋武营应该能够打败倭寇。”朱由检知道倭寇并不是日本的军队,只是一些落魄的下层武士。他们单兵作战能力很强,但没有军队的组织、纪律和明确的目标,他们基本上是以掳掠为目的。

    “信王殿下如此自信?”秦永年对没有实战经验的朱由检真没报什么希望,他也不知道朱由检的练兵是否真的有用,但朱由检的自信感染了他,再说,调奋武营去剿灭倭寇,是皇帝的圣旨,他没得选择,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必须领兵去山东。作为军人,他也不能容忍倭寇在大明的土地上劫掠。“那我们回中军谈谈出兵方案。”

    奋武营的各位将领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喜的是,尽管各位将领们的方法没有多少新颖之处,但没有任何一位将领怯战,这在大明的军队中是极为罕见的,连秦永年都觉得很是意外。

    “王信,说说你的看法。”朱由检到现在是一言不发,秦永年只好diǎn将,但奋武营的军官们基本不知道朱由检的身份,所以秦永年也没有diǎn破。

    朱由检刚刚得到倭寇来犯的消息,他需要时间消化,然后做出判断。既然秦永年diǎn将,他就不能保持沉默了。

    对朱由检来说,奋武营的六千士兵,绝大部分没有上过战场,所以士气最为重要。

    朱由检站起来,充分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然后清了清嗓子:“既然皇上下旨,奋武营必须出战,战与否问题不必讨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战的问题。”这句话的意思,谁都懂,既然皇帝下旨,你敢抗旨?小心皇帝盛怒之下灭你九族。

    “以我看来,倭寇倒是给我们奋武营立功的机会,各位就等着立功、升官、发财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