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怎么可能呢! 学生们早就开学了,上班的人也没有这个点下班的,她听着那些买车票的人好多还是外地口音。 外地人跑镇上去做什么? 镇上比村里强点,但也只强一点儿而已,跟城里没法儿比。 赵欣儿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不过她也没有多想,因为宋放去排队买票,票没买到,脚上穿的皮鞋却被人踩了好几脚。 原本擦的锃光瓦亮的鞋面上,此刻沾着了好多灰,还有好几个清晰的鞋印。 宋放虽然没说什么,但赵欣儿还是能感觉出来他不是很开心。 赵欣儿理解,因为她的鞋子上也粘了好多灰。 宋放生在京市宋家,从小到大都被家人捧在手心里,没吃过一天苦更没受过一天罪。 乍一遭遇这些,这心情能好的了才怪。 别说他了,她从小生活在村里,每次放假回家或是出门玩儿,这种场面也算是见过无数次,但每次见了她依旧十分不适应。 坐公交车的什么人都有,无知且泼辣的村妇,大嗓门一张嘴口水喷的到处都是的糙汉,还有脏兮兮的老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粗剌剌的,她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跟那些人不是一类人。 跟她们一块儿挤公交车,特别丢脸, 所以自从去京市上大学之后,赵欣儿没怎么回来过,暑假寒假她都会在学校附近跟同样不回家的同学一起租房子住。 要么去做家教挣点儿零花钱,要么就跟同学一块儿这里玩那里玩儿。 反正当时林建军每次给寄的钱都不少,付了学费跟生活费,她还能攒下一点儿来当零花钱。 钱来的容易花起来自然也不心疼。 总之,赵欣儿这几年一直过得都挺好。 也因为花钱大大方方,结实了一批条件很好的朋友。 打扮的精致靓丽些,把自己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展示出来,让人眼前一亮,才能吸引到优质的男性朋友。 赵欣儿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 宋放以为他是偶然遇见的赵欣儿,殊不知高端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方式出现,所谓的偶遇不过是赵欣儿精心设计出来的陷阱。 好在宋放对她死心塌地,她的努力才没有白费。 赵欣儿敛下心思,眉头微微皱起。 车站的车票卖完了,他们要怎么回镇上呢? 宋放坐在台阶上休息了一下,拧了水壶自己喝了几口,平复了一下糟糕的心情,便将水壶递给了赵欣儿。 见她抱着水壶也不喝,眉头紧锁的模样,宋放一手牵起赵欣儿,安慰道,“不用发愁,没买到车票也没关系,不行咱们就去附近的旅馆休息一晚,等明天早上在早点儿过来。” 环境越糟糕,宋放的心情越能很快平复下来。 这次来易水县,他除了要陪赵欣儿回家看她妈,最重要的还是为了看看宋屿川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 穷山僻壤出刁民,自然也养不出什么有出息的人来。 他自己平复下来,还有多余的精气神去安慰赵欣儿,足可见他的心情好到了什么程度。 赵欣儿却不想再县里待了。 她想快一点儿带宋放回村里见过她妈,尽快赶回京市。 三年没回来,她已经没法儿适应这里的生活。 有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凑上来问道,“哥们,你们要去易水镇?” 来人胖的跟个冬瓜一样,小鼻子小眼睛,不笑还好,一笑那双眼睛便成了一道缝,根本看不到眼珠。 看着就不像什么好人。 宋放警惕地将赵欣儿往自己身后拉了拉,这才同那男人回话,“想去也没法儿啊,车票都卖没了。” “嘿嘿,哥们,你别紧张,我可不是啥坏人,实话告诉你,我手里还有票,价格十分优惠,保证你能坐上这最后一班汽车,怎么样来两张不?” 所以他是票贩子? 宋放闻言,心里放松了些。 他只在京市的车站碰到过票贩子,他们那儿都叫黄牛,这些人有门路,以低价购进车票,再以高价卖出去,挣个差价。 宋放只以为京市才有,没想到一个小破县城竟然还有票贩子。 真是稀奇。 “什么价啊?” 那人东张西望了一番才说道,“不贵,一张车票六块钱,两张十二,你们若是诚心诚意地要,我就可以便宜点儿,十块钱卖给你们两张。” 十块钱两张? 赵欣儿率先不淡定了。 她冷哼道,“平时去镇上一张车票才五毛钱,你卖五块钱一张是不是太黑了!” 京市的票贩子,也就在原价的基础上加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至多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 这人可好,五毛钱一张买来的车票转身就卖五块钱,真当她们是没见过世面的冤大头么。 赵欣儿坚决不买,她宁愿在这里住一宿,明天起大早来排队! 那人被呲了两句,却没有生气,还好脾气地解释道,“姑娘,一看就知道你不常去易水镇,不了解如今镇上的行情。 现在跟过去可不一样了。 镇上有个非常有名的香满园饭馆,好多外地人都慕名去那里吃饭,所以这车票每次都会早早地卖光了。 你看大厅这些人了没有,都是舍不得花钱,想第二天一大早再去排队买票的。 但车站的票每天一共就那么些。 卖完了就是卖完了。 好多人排半天队,最后也不一定能买上。 只能再继续等,大好的假期都浪费在排队买车票上多可惜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