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孟贞妈把现有的一切看的比命都重要,因此当孟老太太说出分家单过,还让他们把这些年孟家给他们的都还回来,她彻底慌了。 也顾不上孟老太太阴阳怪气了。 孟贞妈连忙面红耳赤地解释,“妈,瞧您说的,好像我在质疑您的决定,我可不是那意思啊。 我既没那心又没那胆儿。 今天过来,我只是单纯地跟您聊聊天,谈谈心,咱们娘俩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在一块儿这么说话了。 至于孟贞的婚事,那自然是全凭您做主。 我一点儿意见都没有。 您是孟家当家做主的人,出发点肯定都是为了我们孟贞好,这做的决定自然也经过了深思熟虑。 我见识短浅,有时候免不了会糊涂些。 您大人有大量可千万别往心里去。 这事儿归根结底,是孟贞不懂事儿。 她这孩子年轻气盛,想一出是一出,有时候做事儿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根本不过脑子,又在外面看了太多花花热闹,看花了眼。 所以这眼皮子也浅了。 她看人啊只看外表,还喜欢以貌取人,觉得那相貌好的个子高的才合她心意。 殊不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有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上看着挺好,像个正人君子,实际上一肚子花花肠子,骨子里根本不是什么正经人。 这样的人就是图一时新鲜,新鲜劲儿过了之后,会去外面拈花惹草。 又怎么可能对咱们孟贞一心一意。 就孟贞那个虎脾气,到时候还不得天天吵架刺挠,生活里净是鸡飞狗跳了,还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 那样的日子也长久不了。 说不定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离婚。 您给介绍的对象才最稳妥靠谱。 那人虽然外貌条件差了些,但为人还算老实,这样的人凭着咱们孟贞那点儿本事,也好把控。 她若是嫁过去,姑爷肯定什么都听她的,日子肯定会过的十分舒坦。 以后说不定还能帮衬家里的兄弟们。 我这脑袋一时间轴住了,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会儿才明白过来。 您放心,我这就回去,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好好给孟贞讲一讲。 她这孩子脑瓜比我灵,见识也比我多,一定会明白过来的。 到时候她还得好好感谢您的英明决断呢,要是没有您,她这辈子上哪儿去找那么合适的对象去。” 孟贞妈说到最后,自己都想给自己几个大嘴巴。 哪个正常人愿意通过贬低自己去衬托他人厉害? 尤其孟老太太还是她的婆母。 孟老太太本就看不上她,私下各种阴阳怪气不说,当着外人的面也从来不给好脸,甚至都不拿正眼瞧她。 孟贞妈被孟老太太那般轻视,心中自然忿忿不平,但她是真惹不起。 她也不是没想过像三房一样讨好孟老太太。 有一段时间,她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给孟老太太买这个买那个,毕竟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孟贞妈想着,不看别的,孟老太太就算看在她孝敬的那些东西上,也会给她几分好脸吧? 结果,孟老太太该吃吃该喝喝,她花钱孝敬的东西无论是否贵重,全都照收不误。 不过,却并没有因此给孟贞妈一个笑脸。 不仅如此,孟老太太那态度比之前更轻视了,连三房都敢明目张胆地轻视他们。 孟浪妈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从她讨好老太太开始就一直暗戳戳地阴阳怪气,后来见老太太看不上,开始明目张胆地嘲讽她。 时间一长,孟贞妈努力讨好老太太的心思也就淡了。 她只是想通过讨好孟老太太让自己家的生活变得更好,又不是天生的贱。 孟贞妈也学乖了,既然孟老太太不待见自己这一家子,那她平时在孟老太太跟前,就努力降低存在感呗。 能少说话就少说话,能不说话就闭口不言,需要她开口了,她就顺着孟老太太的心思发言。 那些话可不是她的真心话,全是昧着良心说出来的。 她为啥非得昧着良心说话呢,还不是迫于孟老太太的威严,怕老太太一怒之下收回给他们二房的东西。 更担心孟老太太给他们穿小鞋。 把孟老太太惹急了眼儿,她可是什么都能做的出来。 别管是不是亲生儿子,照收拾不误。 孟贞妈疼爱闺女,但也不可能为了孟贞一个人把一家子都搭进去。 所以只能选择委屈孟贞,以此来保住全家人。 让孟贞嫁给电视台的矮冬瓜? 她愿意才怪呢。 孟贞觉得自己虽然不是什么倾城佳人,但长相上也算清秀好看,再加上精心打扮之后,长相气质不输城里姑娘。 而且孟贞不像孟家其他人,需要靠亲戚走后门,才能进机关单位上班,她能去报社工作全靠她自己争取来的。 大家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全凭自己的本事,本事大就过好日子,本事小就过一般寻常日子。 凭什么牺牲她来换取一家人的幸福。 家里人幸福了,就不管她的死活了呗。 就电视台那个又胖又锉的矮冬瓜,她光是看到都想吐,更别提跟他结婚领证过一辈子了。 以她的条件,她完全可以找个很好的男人,凭啥跟看了就想吐的男人将就一辈子。 为了这事儿,孟贞在家里又哭又闹。 她觉得父母太窝囊了,从她记事起,父母在孟老太太跟前就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别说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连大气都不敢出。 甭管孟老太太提出多无礼多过分的要求。 她爸妈从头到尾只有两个字,服从。 像极了没有脾气,能随便被人拿捏的软柿子。 不仅孟老太太能随意拿捏他们,就连三房的人也能对他们吆五喝六。 他们一家也就在外人面前能有些面子,在孟家孟老太太跟前连个屁都不如。 关键,他们还受制于孟老太太,不得不对她唯命是从。 这让孟贞觉得窝囊极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