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也才知道,管理工厂讲究多着呢。 不能像他一样生硬,也不能优柔寡断。 工人也是人,只要踏踏实实好好干活儿,他就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强制别人干活儿。 还是要尊重一下他们的意见。 所以他让高原安排活儿的时候,跟大伙儿提前把话说清楚了,上一个班给一个班的钱,两个班给两个班的钱,能接受两个班的就按着原定计划,没办法接受的就尽量安排一个班次,他们可以自己选,厂里不勉强。 为了充分调动大伙儿的积极性,孟季凡还决定,等这几批订单的产品备齐了,他便整十个先进工作者的奖励,每个人奖金给五十块钱。 当然了,也不能图快,敷衍了事。 经手的工作一定要做好做细致。 不然一旦发现有不合格品出现,不仅要罚,还要重罚。 开除都是小事儿,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他这也算是有样学样,按着林知瑜恩威并施的风格。 高原把厂里的想法跟车间的工人们宣布了一下,他估摸着至少得有三分之二的人愿意接受一天上两个班吧? 没成想,车间所有的工人都愿意上两个班。 这一点超出了高原的预期。 “大伙儿积极干活儿,这是好事儿,不过丑话说在前头,一天干两个班挺累的,这几批订单生产完,至少得连着上二十来天,一天只有八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其他时间都在干活儿,会很辛苦的。 厂里最近订单激增,自然是愿意让大家多干活儿,不过我得提醒大伙儿一句,要量力而行,身体素质差的干不了的不要勉强自己。 厂里并不强制,大伙儿可以自己选择。” 高原也不藏着掖着,把话都敞开了说清楚。 让他没想到的是,车间的工人们依然决定全上两个班,没有一个人说有问题的。 其实,车间的工人们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 一天上两个班,又是计件的活儿,高原说的很清楚了,多劳多得,相当于一天挣两天的工资,有这机会就甩开膀子加油努力干活儿呗。 以前,他们想加班,想多干活儿,厂里没这么大的生产量,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没地方卖去,只能全堆到库房里放着。 他们想多挣钱也没法儿。 产品一天卖不出去,生产线就不敢调快了,他们也不能放开拳脚干活儿,因为也就是挣个基本工资。 虽说手里有钱了,不像以前一样吃了上顿没下顿,基本温饱解决了,但离有钱人的标准还差得老远呢。 这年头,自然是越有钱越好,谁也不会嫌自己手里钱多,只嫌钱不够。 所以,现在厂里的鲫鱼罐头卖出去了,订单量激增,大伙儿干活儿的热情更高涨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心里有了这样一种观念,就是期盼着厂里的生意越来越好。 因为厂里的产品往外卖的越多,生产线调整的越快,他们能挣的工资越多。 他们把厂里当成了生钱的聚宝盆,不用怎么严格管理,他们自己就会自发主动地维护好。 谁也不缺心眼,吃饱了撑得砸自己的饭碗玩。 所以当高原宣布一天上两个班的时候,车间里的工人们都挺高兴。 不就是累点儿吗? 那跟挣钱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再说,他们在进厂前都是村里的农村,地里刨食的人干惯了农活儿,地里的活儿哪个不比上班累? 村里亮的早,一般四点钟就蒙蒙亮了。 村民们以前都是早早地出发,带上干粮跟水,在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到晚上八点钟左右,天色暗下来才会回家。 回家吃过饭之后也不会闲着,洗洗漱漱,再准备一下第二天的干粮,明天起大早继续去地里干活儿。 一天也就休息五六个小时。 不仅男人这么干活儿,女人也经常下地,权当男人使。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不是好吃懒做的懒汉,村里人全都是这么活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