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孟浪的爷爷以前是孟家庄的村长,活着的时候最在乎孝道,村里但凡有不孝顺的儿子媳妇,他直接带村里人去人家里,抄了他们的家,没收他们所有的财产。 还将人绑了在村里游村。 从天刚刚亮就开始游村,一直到太阳下山,还让村里的人围着,家里有泔水的倒泔水,没泔水的可以吐唾沫。 总之,就是要把那些不孝顺之人的尊严彻底踩在脚下,让他们没脸。 在这样严苛的管理下,村里的年轻人对孟浪爷爷十分惧怕,受益的老人倒是不怕,但也不敢得罪他。 孟浪爷爷直接把孟家庄搞成了他的一言堂。 关键还有一大帮的拥护者。 他提出来的观点,如果有人不同意,那人定要遭到严厉的报复。 久而久之,村子里没人敢反驳他,村里也一直都是十分紧张的氛围,大家都束手束脚,做事儿千谨慎万小心,谁也不敢乱说话。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孟浪爷爷去世,村里的气氛才稍微好转。 可孟浪奶奶继承了孟浪爷爷的风格,被孟浪爷爷一大帮拥护者簇拥着,虽然不是村长,但在村里也没人敢惹。 说话办事儿那真是得了孟浪爷爷的真传。 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再加上她从小给孟季凡灌输是她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以后有钱有出息了,一定要好好孝顺她,才对的起她这么多年的付出。 思想根深蒂固,孟季凡就算心里不愿意,估摸着也不会违背孟浪奶奶的意愿。 还有孟季凡每次去祭拜他的父母,那必须得经过孟浪奶奶的同意,去的时候给他蒙上眼睛,由她带着去。 这也是村里的传统,为啥会有这种传统,孟浪从他爸妈口中得知,也是他爷爷控制村里年轻人的一种手段。 防止他们不听话。 他们也可以不听话,除非他们连祖宗都不认了。 不过,自从孟浪爷爷去世了,新的村长上任,这种形式就变了,村里人可以自行随意祭拜祖宗。 只有他们孟家还保留着这种习俗。 说是孟家,其实只对孟季凡跟其他孙辈这样,孟浪作为孟家的幺孙,是孟浪奶奶的心肝宝贝,自然不用这么拘束着。 他不仅不用蒙眼睛,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还可以不用去祭拜。 其他孙辈即便生了重病,只要没死,还留着一口气,就必须去。 有时候,孟浪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就是单纯的犯懒不想去,孟浪奶奶也纵着他,不让他去。 至于理由……呵呵,孟浪奶奶在孟家就是一言堂,她说什么便是什么,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 若是有人看不过去,理论几句,她会像孟浪爷爷一样,给他们扣上不孝顺的大帽子,任由村里人戳他们脊梁骨。 毫不夸张地说,村里人的吐沫星子能淹死他们。 所以,这么多年,即便知道孟浪奶奶偏心眼,孙辈们却也不敢有半句怨言。 孟浪奶奶不仅管控着孟家人的生活,还想管控孟家人的未来。 眼看着村里人一个个都有出息了,搬走的搬走,离开的离开,孟浪奶奶心里发慌,愈发把孟家人控制得死死的。 不让他们出去找工作,只让他们留在家里种地。 不仅要陪着她,还得处处方方照顾她的情绪。 当初孟季凡离开村子去深市,可是留了一封信偷着跑的。 后来有出息了,回村里祭拜父母,又是给孟浪奶奶赔罪,又是赔了一大笔钱,这事儿才堪堪揭过去。 那时候,孟浪就知道,孟季凡之所以会那么听话,有短儿在他奶奶手里攥着,这个短儿便是孟季凡父母的坟。 只要孟季凡父母的坟在孟家庄,无论他奶奶怎么对孟季凡,提出多过分多无理的要求,孟季凡都不可能拒绝。 除非孟季凡不认他父母了,也不回孟家庄祭拜,就可以不用受威胁。 但可能吗? 在孟浪奶奶长年累月潜移默化的观念灌输下,孟季凡可谓是把孝顺二字刻进了骨子里。 要说他们孟家最有本事的人,还得是他奶奶。 毫不夸张地说,他奶奶就是孟家的老太后,得罪了她就甭想过好日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