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也许几十年,也许百年都不够-《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1/3)页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随着苏璟的话语落下,朱标等人便又开始了思考。

    “苏先生的意思是,难道这货币的发行,还有调节经济的作用?”

    朱棡有些明白,但更多的是疑惑。

    “可是苏先生不早就说过,纸币的价值其实是和商品挂钩的,印的再多,也改变不了什么吧。”

    朱樉歪了歪脑袋,一无所获。

    朱棣一如既往的沉默,不过眼神中的不解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了。

    朱橚就很直接了,他朝着苏璟道:“苏师,学生不懂。”

    门外的朱元璋亦是喃喃自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纸币可以破坏经济也能调节经济,但如何调节呢?”

    刘伯温眼神转动,明显是思索到了什么。

    唯有朱标,眼前一亮道:“苏师,学生有些想法了。”

    “太子你来说说看。”

    苏璟笑着说道,都说了这么多了,也该有点领悟了。

    朱标说道:“先前苏师曾与我说起调节粮价的办法之一平籴法,具体便是将丰年和灾年分成上中下三等作为收购与售卖粮食的标准,丰年朝廷高于市场价收购粮食,而欠年则低于市场价抛售丰年收购的粮食。”

    “学生觉得,纸币也有着同样的作用,丰年来临的时候,意味着整个市场上的商品总数增加,商品的价格自然下跌,如果纸币的数量增加,那么商品数量和纸币金额对等增加的话,价格也能维持住稳定了。”

    “反之在欠年的时候,少量的发行货币,商品总量减少,纸币金额总量也减少,又能稳定住粮价了。”

    朱标刚说完,其他人皆是恍然大悟。

    纸币的超发或者是少发,能够改变商品的价格,但商品的价格不仅仅受着纸币的调节,还有一些天灾人祸因素的影响。

    反向利用纸币,则可以将商品的价格稳定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就等于是把纸币先前的缺陷变成了优势。

    “太子此言,甚是不凡,此中之道言之不尽。”

    苏璟微笑着点点头。

    尽管朱标说的十分的简单,实际的调解中,变化会更多,但只是听了这么一堂课,便有如此的认知,已然足够了。

    毕竟,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纸币这东西,还是有些超前的。

    整个纸币货币理论,尚未成形。

    “原来如此,大哥当真厉害,这里面的道道我是肯定想不出来的。”

    朱樉又变成了憨憨的样子了,对于自己的大哥朱标,他一直都是敬畏有加的。

    “标儿不错,当真不错,这倒是说明白了纸币发行的必要了。”

    朱元璋的脸上是抑制不住的高兴,朱标的见地越深,他就越是高兴。

    这可是未来的接班人,越优秀大明就越昌盛。

    刘伯温亦是附和道:“太子殿下高见,老臣钦佩,苏先生之教导,实在非凡。”

    虽然是夸朱标,但这话里话外,说的分明是苏璟教得好。

    朱元璋正高兴,也没在意这点细枝末节。

    朱棡说道:“可是大哥,丰年多发纸币我理解,但这欠年少发纸币如何理解?若是丰年在前,欠年在后呢?如此一来,丰年刚发了纸币,欠年不发也不会减少啊!”

    老三朱棡这个问题一出,立马就引起了其他人的疑惑了。

    “对啊,三弟说的对,这样一来,那不就做不到调节的效果了么。”

    朱樉当即附和道。

    “老二这个墙头草,谁说就和谁吆喝,真是没一点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听着朱樉的话,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到现在为止,朱樉似乎每听完一个人,都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刘伯温没说话,哪怕老朱说的是事实,但父亲贬低自己的儿子,那是正常家庭教育,但自己这个外人若是说老朱的儿子不好,那就是僭越了。

    朱棣说道:“二哥,这不是很简单么,既然朝廷能发行纸币,自然也能收回。”

    朱棣的想法,相当的简单直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