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尤其是海峡对岸的英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科技实力,以及遍及全球的庞大殖民地,它的军事工业的研发与仿制能力,比起法国只高不低。 也是这个原因,安德鲁等到尼米枪研制成功后,随即要求巴黎的军械所将使用金属子弹的后膛枪作为未来的研发方向。 想法当然很好,只是面临诸多的技术难题:跨越时代的新式后膛枪,高性能无烟填装火药的发明,可以大规模制造金属子弹与复杂枪膛的冶炼、锻造、液压成型技术……这些都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主管军械所的一名陆军少校夏塞波冒着被撤职的危险,独自来到波旁宫。在接待室等了3个小时之后,这位军械所主管最终得到安德鲁执政官的接见。 执政官的办公室里,夏塞波少校直言不讳的告诉安德鲁,“装备新式火药和全金属子弹的后膛枪”他们无法制造出来,哪怕是给军械所50年也没办法。除非是纯手工打造,沦为有钱人打猎的昂贵玩意,但不可能成为军队的制式步枪。 对于军械所主管的全盘否定,安德鲁也不生气,那是他知道自己的主张太过超前。于是执政官和颜悦色的询问夏塞波少校,有什么好的建议给自己。 很快,夏塞波少校向执政官讲述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一支使用旋转后拉枪机式的“针刺击发”步枪。 在少校的描述中,采用“针刺”发火原理,弹丸、起爆药和黑火药全部装在一个圆筒状纸弹壳中,但起爆药不是装在弹壳尾部,而是装在弹丸底面中间的。 当扣动扳机后,弹簧的力量释放细长的击针,从枪机前端刺入弹膛内枪弹纸壳的底部,并一直向前直至刺到弹丸底部的起爆药并将其引爆,继而点燃纸壳内的黑火药。 在枪机被打开以前,其击针后部的一个扳手必须要先行移动,然后才能旋转并向后打开枪机,装填下一发子弹,再将枪机推到位并旋转关闭弹膛。 在击发之前,需要用手将击针后部的那个扳手竖起并向后旋转到待击位置…… 没错,另一时空中,这就是欧洲大陆(普鲁士军队)的第一款制式后膛枪,德莱赛m1841。的确是属于50年内可以成功仿制出来。 对此,夏塞波少校解释说,“这是美因茨共和国里,一名支持革-命军的老锁匠提出的设计。此人名叫德莱赛,1793年7月美因茨沦陷时,老锁匠就跟随法军来到巴黎定居。其后,他就一直在巴黎军械所里干活儿。半年前,德莱赛因病去世,我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这种后膛枪的设计思路。” 安德鲁不可思议的望着眼前这匪夷所思事情,一个叫夏塞波的法军少校,宣称他从一名叫德莱赛的德国老锁匠的遗物中,找到了世界上第一款制式后膛枪,德莱赛m1841的详细设计原理。 夏塞波少校继续说道:“我已经委派了一个技术小组,详细研究过德莱赛的后膛枪设计,发现可行性非常高,当然还存在有两个问题,枪管气密性不好,以及击针容易造成损坏。但相对于这类后装枪的巨大优势,上述两个问题可以被暂时忽略。” “哦,你们有了成型的样品吗?”安德鲁心中一喜。 然而,夏塞波少校颇为遗憾的告诉执政官,他们只是针对德国老锁匠的发明,在兵工厂里做了一系列的技术实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