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老洋房情结-《演技派从1998开始》


    第(2/3)页

    目前上海的老洋房价格在一万到三万每平米不等,主要是看地段,院子的大小,房屋的状况,历史的底蕴等等。

    李唐看中的那套老洋房在建国西路太原路那边,独门独院,房屋的建筑面积三百七十多平方,花园面积四百多平方,算是一套中等规模的老洋房,售价在每平米两万左右。

    在李唐前世的记忆中自己父母在08年左右在京城买来养老的别墅最后都能涨到上亿,四合院更是天价。此时价格更高,资源更为稀缺的上海老洋房将来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买来投资无疑是最佳选择。

    另外在原身的记忆中老洋房更代表着一种情结。因为原身的外婆在世的时候就经常念及原先自家的老洋房。

    当年外婆家住的就是老洋房,后来因为形势的变化,不得不捐出去以求自保,然后才搬到李唐现在住着的五原路老公寓。

    特殊时期结束后,当年被没收的房产政府启动了归还程序,而捐出去的自然就拿不回来了,这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如今那套外婆家的老洋房好象成了一家公家单位的宿舍,里面住了好几家人家。因为产权是公有的,就算李唐有再多的钱,这一时半会儿肯定是收不回来了。

    于是他就相中了地段差不多,规模、样式也差不多的这套位于建国西路和太原路口附近的老洋房。花点时间好好修缮一下,就算将来用于居住也是极好的。

    李唐把自己的这个打算和想法跟曾佳介绍了一下。

    “好,等从戛纳回来我马上就办。”

    作为执行者,曾佳没有表示任何疑议,老板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

    不过她沉思片刻后马上建议道:“哥,如果这套房子买下来租给工作室吧,工作室每年……嗯,每年可以付给你一百万的租金,另外房子的修缮、装修,以及将来产生的一切费用都可以计入工作室的成本。当然作为工作室的老板,你完全可以使用这套房子。”

    李唐听明白曾佳的意思,换汤不换药,无非就是冲抵成本少交税。没办法,谁叫工作室目前的利润太高,如果没有成本冲抵的话,那税收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其实交税是一门学问,全世界税收最繁杂的就是美国,就跟诉讼一样,于是在美国就诞生了两个高收入群体,一个是律师,另一个就是会计师。

    在美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离开会计师,尤其是高收入群体,如果没有会计师帮你报税的话,你明明交了更多钱的税,可能因为某一个小小的疏忽,你就会被认定为偷税漏税。

    而你如果有专业的会计师帮你报税,那么你就可以花最少的钱完成一个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而且这完全是合理合法的,没有任何违法的地方。

    当然在国内也是一样,在依法纳税的同时也可以尽最大可能进行合理避税,避免重复缴税。

    就比如现在的李唐工作室,听起来好象挺高大上的,其实本质就是个体工商户,如果李唐要从账上拿钱,按照目前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标准,他最高要缴纳30%的个人所得税。也就是说他从账上支取一千万,要缴纳三百万的税,到手只有七百万。

    如果是公司那就不一样了,首先公司产生一千万的利润就要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也就是二百五十万,剩下七百五十万。但如果你想把这七百五十万装自己兜里,那么还需缴纳七百五十万的20%的分红收入的个人所得税,也就是一百万五十万。如此一来,公司产生一千万的利润,你作为老板实际到手只有六百万。

    按照刚刚曾佳的说法就是李唐要买这套七百万左右的老洋房,要从工作室账上支取一千万,因为这三百万的个人所得税是必须要交的。

    房子买下来属于李唐个人的资产,然后再租给工作室,工作室付给你每年一百万的租金,那你只需要按租金收入缴纳最高20%的个人所得税。如此一来,就比工作室直接分红给你要缴纳30%的个人所得税少缴了10%。另外工作室付出的租金,包括以后装修、修缮、水电煤等等一系列费用都可以计入成本。

    这样既能为国家的鸡的屁增长做贡献,同时也能冲抵一部分的高额税收。最重要的是这些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

    李唐前世生活在美国,这种套路对他来说,就是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但他表面上还是稍稍考虑一下,便道:“这种事情你来操作吧,反正我就一条,一定要依法纳税。”

    这句话李唐时常强调,曾佳也早已习以为常,当即笑道:“哥,你就放心吧!”

    “哦对了,再买两辆车吧。”李唐想了想又道。

    曾佳一听,暗道一声果然,男人怎么可能不爱车呢?
    第(2/3)页